
品種主要性狀:
該品種為印度瓜白板類型,植株長勢強,分枝弱,生育期115天左右,第一雌花生于6-8節,坐瓜節位8-10節,老熟瓜銀灰色,近圓型,果肉較硬,單瓜重—般4-6公斤;單瓜產籽約250粒,百粒重約38-45克,籽粒長度2.25-2.35厘米,籽粒寬度1.22-1.35厘米,籽粒雪白。雙A級大板率80%以上。
接種鑒定結果:病毒病情指數為31.31%,白粉病情指數為44.44%。
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115天左右,需≥10℃活動積溫2200℃以上,適宜第三積溫帶以上地區種植。
產量表現:
2009 ~ 2010年區域試驗平均公頃產量1455.1公斤,較對照品種甘南一號增產35.25%;田間生產最高公頃產量1800公斤。
栽培技術要點:
播種、育苗、定植期:黑龍江地區露地直播5月10-20日,育苗4月25日左右,定植期5月25-30日。
適宜種植方式與栽培密度:采用壟作,隔兩壟種兩壟,株距40-45厘米,每公頃保苗18000—20000株。壟壟種,株距80-90厘米。公頃保苗約2000o—22000株。
施肥方法及公頃施肥量:
每公頃施優質農家肥30噸做基肥,或每公頃施基肥和種肥氨、磷、鉀、鈣800公斤,坐瓜后追氮磷鉀鈣復合肥225公斤/公頃,坐瓜后噴施葉面肥2一3次。田間管理及收獲:4-5片真葉定苗,三鏟兩趟,9月上旬收獲。瓜脫秧存放7-10天,脫粒、晾曬以防止凍板產生。
病蟲害防治:
生長前期防治病毒病和蟲害,生長中后期防治白粉病、疫病,噴施葉面肥防早衰,促籽粒飽滿,注意防治鼠害。防治蚜蟲用辛硫磷800-1200倍液或二嗪農800倍或其它特效農藥噴霧;防止白粉病,瓜坐穩后用禾果劑(濃度不可太大,以防藥害)或用懸浮硫每隔10天噴一次,共噴三次。防治疫病用增威贏綠殺菌劑噴施2-3次。
適應區域:
黑龍江省1-3積溫帶地區均可種植,三積溫帶下限和四積溫帶地區應覆地膜。吉林、內蒙古似積溫區均可種植。
風險提示:
(1)春季播種必須在土壤10厘米,地溫穩定通過13℃(避免低溫粉籽)以出苗不被當地終霜打死為準來確定播種日期。
(2)前茬農藥殘留期沒超過12個月的地塊嚴禁種植,避免死苗爛根造成嚴重減產或絕產。
(3)開花坐果期必須放蜂授粉,否則將嚴重影響產量。
(4)坐果期如遇持續高溫天氣將嚴重減產。
(5)晾曬瓜籽時最好以紗網為主,宜薄不宜厚。在晾曬過程中一定要做好防凍、防雨、防風、防臟、防謳、防霉爛等工作。
(6)種子應在避光、通風、低溫干燥處儲存。
(7)未種植過的區域,請引種試種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提示:凡購種單位,購種戶購種之日起15日內做芽率復檢,并將復檢結果告知經銷商。